李治国:透过双十一看懂新零售,人货场如何被重构
导读:
2019年的“双11”,已经历了十一个年头。
11月11日零点刚过1分36秒,天猫双11成交额就突破100亿元,再次毫无悬念地刷新了其自身连年创下的商业纪录。在复旦EMBA授课教师李治国看来,对已走到十一个年头的双11而言,成交额数字本身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。基于5亿消费者、20万个品牌和数百万商家,重构“人、货、场”,实现新零售,才是更应该被关注的重要话题。以下为李治国老师对于“双11”与“新零售”的解析。
透过双十一看懂新零售,
人货场如何被重构
2016年10月,在云栖大会上,马云首次提出了“新零售”这一概念。彼时,电商的流量红利似乎正趋于枯竭。
许多人对此产生过质疑,认为是“电商安慰剂”。但在过去三年里,新零售席卷了线上平台和线下业态。从阿里到腾讯,从京东到拼多多,新零售已经成长为一股颠覆性的力量。
复盘“双11”
天猫双11成交额持续超预期,归根到底源于中国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。
更为重要的是,在这个消费市场中,消费行为和消费者结构持续改善。一方面,中高收入群体“人数”的快速增长,这意味着对产品品牌品质要求的持续提升。另一方面,中低收入群体“收入”的快速增长,这将推动对产品销售规模的持续增长。
中国目前的消费行为,同时存在大众消费与品牌消费两个特征。在诸多消费品领域,既表现出排浪式的全品类增长,又展现为品牌、质量、格调主导的品牌消费。
在这样的消费环境里,电商平台的双十一策略已经不能局限于“便宜”。
1.天猫
天猫在双11启动大会上,提出 “将为消费者省下500亿”以及“史上最大优惠”的口号,财大气粗,稳定军心。
双11期间,20万品牌的天猫官方旗舰店将集体推出史上最大折扣,花呗分期最高免息期数达到24期。
参与2019天猫双11折扣的商品超过1000万款,其中超过100万款为首次发布的新品。
2.京东
京东提出打造“1111全球好物节”,用专场会员日、超级单品日、超级秒杀日等多个时点,打造精彩纷呈的双11购物季。
在超级单品日,迎来百万件爆品直降,20个主题单品分会场,100款热销TOP1爆品,两小时品类滚动促销。
在超级秒杀日,主打“111款精品秒”,2000万件海量库存、36场精选品牌秒杀、40场精选品类秒杀,保证除了好价,还有好货。
3.拼多多
拼多多提出“双11”期间,还要在已成立的百亿补贴工作组基础上继续“补贴狂加码”。
在手机数码、美妆、母婴、食品、运动健康等多个品类上,挑选热门商品在全网最低价基础上直接打八折或者九折,和店铺一起或由拼多多单独补贴消费者。
各大电商平台或略有侧重,但几乎都在同时采取“新品”和“补贴”两大策略。所谓新品策略,通过孵化“新品类”、引入“新品牌”、首发“新商品”三种方式,挖掘消费新需求。所谓补贴策略,筛选出值得买的热门商品,与商家合作,不但让商品更便宜,而且节约了消费者的时间成本。
新品策略恰好呼应了中高收入群体的品牌消费特征,伴随中高收入群体“人数”的快速增长,新品策略当然也行之有效。
补贴策略恰好呼应了中低收入群体的大众消费特征,伴随中低收入群体“收入”的快速增长,补贴策略的效果也当然是极好的。
如何理解新零售?
零售的本质是通过某种交易结构或商业模式,让消费者和商品之间产生连接,进而达成交易。为了把商品卖给消费者,或者让消费者找到商品,就会形成一个具体的市场或场所。
参照阿里巴巴的话语体系,零售其实就是把最终付钱的“人”(消费者)和“货”(商品)连接在一起的“场”。这个场,可能是场景,可能是物理位置,也可能是一个行为。这就是阿里巴巴提出的“人、货、场”框架。
新零售的概念之所以在2016年被提出,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。很多电商企业在2015年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:电商用户的增速开始放缓,电商获得一个潜在客户的成本,即所谓的“流量成本”越来越高,在网上做生意越来越难,互联网的流量红利迅速消失。
什么是新零售呢?
新零售就是通过移动互联网,运用大数据、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等技术,以消费者为中心,不断优化商品的生产、流通与销售过程,并对线上服务、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。
实现新零售,需要对“人、货、场”进行一系列重构。将任何一个消费场景里的会员都变得可识别、可触达、可分析;在供给侧,货变得泛内容化、快速反应、大规模定制;而由门店、导购和商圈组成的场,绝对不只是最后的交易环节,而是站在最前端触达用户、服务用户最有效的媒体。
今年天猫双11成交额达2684亿元,再次创下新高。淘宝天猫的负责人表示,关键在于持续重构“人、货、场”。
“人”方面,通过“将为消费者省下500亿”以及“史上最大优惠”的行动,调动了广大消费者的参与积极性。
“货”方面,在天猫双11平台上发布了超过100万款新品,超过260个品牌双十一当天的销售额超过一亿,包括李宁、波司登等国货品牌。
“场”的方面,构建预售选品、新品导购、直播、站外场等消费场景,最大限度带动下沉市场的热情,大力增加源头好货的供应,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商品。
第11年的天猫双11创下新高的背后是其“人、货、场”的持续重构,是新零售的成功。
新零售的四大特点
根据新零售的商业案例观察和发展趋势理解,我认为,未来新零售将表现出“快捷性、互动性、场景化、去中心化”这样四大特点。
1、快捷性
通过去掉了批发与经销商等中间环节,产品更快捷到达消费者。
在实体店购物,可以直接在智能终端输入商品代码,自助终端即时支付,无需再至收银台排队等候,商品会由物流系统送货上门。
在电商平台购物,“一小时达”、“半日递”将成为常态。
便利店、小型商超将会遍地开花,未来在线上下单的商品,将不需从仓储发货跨区域送达,而是由距离最近的便利店与商超送达。
2、互动性
消费者未来将会参与到产品设计、订制与加工生产的过程。
企业需要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个性化制造与推送,或是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数据化分析,捕捉与锁定主流消费趋势,进而发现全新的规模化市场,实现精准营销。
3、场景化
今天,消费者去购物中心,不是奔着购物去的,经常是因为亲子、教育、娱乐去的,场景化购物越来越多。 “购物场景化、场景娱乐化、产品卖场+消费体验”将成未来零售的主打。通过创造线上、线下的消费场景,让购买者不仅获得产品,还能充分体验到获取产品的快乐,并且这种体验既可以来自商品本身,也可以延展到产品价值以外。
4、去中心化
随着媒体、论坛、朋友圈、APP等更多消费入口和渠道的开发,消费者在哪里,流量就在哪里,价值就在哪里,其中优质的商品、优良的服务、优秀的口碑成为吸引用户与流量的关键。
如何向新零售转型?
相对于以往的传统零售方式,新零售必须实现两大核心要点。在消费端,创造超预期的用户体验;在商业端,创造更极致的商业效率。
无论是传统零售业,还是现在的新零售,都离不开作为服务业的本质:“创造超预期的用户体验”。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消费者,对于整个购物过程中的消费体验、物流配送、个性化程度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多,期望值也越来越高。
新零售领域的企业,尤其要从线上走向线下的新零售企业,必须向服务业中的标杆企业进行学习。
许多品牌有大量的线下会员,甚至有大量会员数据和记录,但对会员的运营、触达、互动手段几乎没有,缺乏转化能力。
消费者进到门店和导购建立关系,购买好商品后,希望马上能送到家,而不是拎着大包小包逛商圈,门店能否提供一小时到达的物流配送呢?
在商业端,企业必须进行深度商业重构,对客流、获客、消费者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数字化管理,通过更高的商业效率来创造更多的价值。以线下为主的传统零售业,向新零售转变,不可能表现为一蹴而就的快速升级,而必须进行全方位有步骤的稳步转型。
向新零售的全方位转型,不仅要推动思维和系统转变,而且要进行能力和组织转变。
01
思维转变
全面贯彻互联网思维,第一步就是要坚定实现业务全流程的在线化,进行理念与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变。
02
系统转变
传统零售企业虽然构建了计算机互联网,推出一系列产品和工具,包括网站、APP、小程序,但是,如何真正发挥出网络效应与协同能力,必须依赖于系统性转变。
03
能力转变
基于新零售的运营能力可能不表现在直接卖货上,而表现在更多方面,怎么运营会员?怎么制作内容并精准投放?怎么基于数据化工具持续迭代?新零售必须建立在数据智能和自学习能力之上。
04
组织转变
传统零售往往基于渠道管理,渠道为王。然而在新零售环境下,未来将不再简单地依赖于渠道运营,而是直接按照用户和场景对品牌和品类进行区分。从全渠道运营到全用户运营,必须进行“大中台,小前台”这样的组织转变。
- 李治国 -
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副教授
更多EMBA学习
2002年国内首批获国家批准开办的中文EMBA学位教育项目
商道人文融汇贯通,以致胜之道育将帅之才
为企业决策层传授全球领先的管理思想,为校友搭建高端交互平台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马上申请